
2016年7月6日,“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项目余杭区课题授牌仪式在余杭区百丈镇中心小学隆重举行,标志着该课题项目在杭州市余杭区正式启动。
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发展纲要》的政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已经刻不容缓;在全国中高考改革细则陆续出台的趋势下,对英语学科的改革和创新也已迫在眉睫。因此,“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项目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利用机辅语言教学的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深度融合的道路,真正在一线教学中帮助各区域的老师和千千万万的学生。


授牌仪式中,北京课题组于妍老师首先对课题项目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项目是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课题。该课题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结合高考改革的新形式,整合数字化资源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元素。经过与全国五个成熟区,百余所学校的长期合作,促进了区域内师生国际化视野与文化素养的整体拓展与提升。


接下来,项目实验校瓶窑镇第一中学以及百丈镇中心小学的校长代表授牌学校进行发言。两位校长表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能够成为“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的首批项目合作校,非常荣幸。因为这不仅是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两位校长也同时表达了将会积极实施课题,动员全体教师共同加入到机辅语言教学的工作中,做好向周边兄弟学校辐射并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的决心和愿景。


杭州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张慧慧在讲话中提到,“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落户余杭区,是我们的机会。今年教育部曾下达文件《查补城市国际化短板暨关于抓机遇补短板求突破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若干意见》,要求我们健全对外宣传的城市形象推广统筹机制,精心策划杭州国际新形象。而此次能够与北京课题组合作,是我们余杭区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改革的契机,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这次机会,为余杭区的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也提出了自己对于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愿景。施主任强调“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项目能够帮助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公平,提升余杭区整体的教育质量。相信机辅语言教学模式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学习方式,帮助广大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人才。


接下来,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徐来莹副主任进行了讲话。徐主任表示,教育部装备中心项目落户余杭,首批的十所项目合作校应起到带头作用,积极组织推进落实英语信息化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利用课题项目,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同时,余杭教育局与教研室在这个项目上也将起到良好的枢纽作用,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形成具有余杭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


最后,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对外合作处处长周由游进行了讲话。周处长表示,“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将会为余杭区带来更多更优质的国际化趋势,让每个教师都得到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融合的能力。希望余杭区的十所首批项目实验校能够发挥辐射的作用,这对整个浙江省乃至全国的英语学科创新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授牌仪式进行的同时,全余杭区600余名英语教师正在余杭临平职业高级中学进行“杭州市余杭区教师英语水平测试”,北京课题组将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全区英语教师提供专业的个性化培训,全面提升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培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虽然授牌仪式只是项目落地的开始,但是相信,在各区域领导的支持下,在各校老师的努力下,“基于技术环境的英语教学整合”课题项目一定能够在余杭区顺利展开,并取得辉煌成绩。
北京课题组